刘永好说,近年来,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经济转型换挡带来的阵痛,有企业家感到压力,有企业家信心不足。全会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论述紧密贴合当前实际,更指出了系统和全面的改革方向,解答了困惑和疑虑,为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被俘毙无数,只有两人的死,让蒋介石异常心痛。一人是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另一人就是军统局局长戴笠。
戴笠死后,蒋介石甚至亲自到南京灵谷寺后山为戴笠挑选了一块墓地,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是仅有的“殊荣”,由此可见蒋介石对戴笠的重视。
可是,作为军统的创始人,直接向蒋介石负责的戴笠,也算是为老蒋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了,可在死时却仅仅是一个少将军衔,这就不得不令人奇怪。
以戴笠在军统的资历,多少年来获取的功劳,一个少将军衔似乎不能够代表戴笠的实力。难道是蒋介石在故意压制戴笠?
军统,全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于1938年正式成立,和“中统”成为了国民党两个重要的特务组织之一。
在历史上,“军统”和“中统”的关系极差,互相之间的倾轧和杀戮甚至超过了对付敌人。但要从根子上说,“军统”和“中统”应该还是一对亲兄弟分的家。
1937年底,国民党的力行社特务处、特工总部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担任局长。下辖二处,第一处负责党务,处长由徐恩曾担任;第二处则负责情报,由力行社特务处编成,戴笠任处长。
力行社特务处的前身是由国民党内的一些军人组成,核心成员共有十三人,皆是黄埔出身,国民党内部把这十三人被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他们分别是:
刘健群(蒋介石心腹)、贺衷寒(黄埔一期)、胡宗南(黄埔一期)、邓文仪(黄埔一期)、康泽(黄埔三期)、桂永清(黄埔一期)、酆悌(黄埔一期)、郑介民(黄埔二期)、曾扩情(黄埔一期)、梁干乔(黄埔一期)、肖赞育(黄埔一期)、滕杰(黄埔四期)、戴笠(黄埔六期)。
在这十三人中,戴笠的资历最浅。相对于贺衷寒、胡宗南、郑介民等人的黄埔一期和二期,戴笠的黄埔六期只能算作是小兄弟,这在国民党内部论资排辈的升迁序列中也仅能排在后面了。
而且,戴笠虽然是黄埔出身,但根本就没在军校读过几天书,他属于被蒋介石特招进来的特长生。
相对于黄埔一期的贺衷寒熟悉党务,胡宗南熟悉军务,戴笠最为擅长的则是特务。
图片来自网络配资盘是什么意思
自1928年起,戴笠就开始为蒋介石奔走进行情报的搜集工作,尤其是在1930年进行的中原大战期间,戴笠的情报工作做的尤为出色,这就更加引起了蒋介石的青睐和信任。于是,在1930年,国民党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成立,戴笠任组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成立了复兴社。因其工作人员皆穿蓝衣,所以又被称为“蓝衣社”。
1932年,国民党又在复兴社内部设立核心组织力行社,在力行社内又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谍报活动的特务处,这个特务处就是“军统”的前身。
戴笠资历虽然尚浅,但是对特务工作却有宿慧,好像天生就是吃特务这碗饭的,所以业务能力非常突出。又因为其他十二位太保们各自兼有政务和军务,只有戴笠一人属于全职,因此被委任为特务处处长。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分为二,第一处另行组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第二处沿用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名称,即“军统”。
从此之后,“军统”这个名字就专属于力行社特务处了。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分家后,作为“中统”的当家人必须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兼任的惯例,老牌政客朱家骅出任局长,陈立夫调任教育部部长。
“中统”的当家人确定后,“军统”的当家人在选择时就出现了一些波折。
如果按照业务能力来说的话,戴笠毫无疑问是特务处的第一把交椅,局长之位由他来担任似乎也不无不可。可是,戴笠仅是黄埔六期出身,无论是在军内还是在行政系统内,他都属于小字辈。
以一个小字辈执掌这么要害的部门,肯定会引起党内、军内诸多大佬们的不满和不服。当初之所以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一分为二,一是因为内部倾轧得厉害,二是陈立夫的势力越来越大,负责党务的一处在陈立夫的支持下已经有碾压负责军务的二处之势。如果分家后,执掌军统的当家人没有足够对抗陈立夫的资历,“军统”仍被“中统”全面压制的话,那就失去了当初分家的意义了。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则是一贯以擅长分化瓦解和搞平衡高手自居的蒋介石不能忍受的。
鉴于此,蒋介石决定,把陈立夫调离“中统”,换成了老好人朱家骅,由徐恩曾任副局长,负责日常事务;把陆军上将贺耀祖调来担任“军统”局局长,戴笠担任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这样一来,作为主官,贺耀祖和朱家骅不相上下,作为副局长的徐恩曾(黄埔四期)和戴笠(黄埔六期)在资历上也差不多,虽然也会有倾轧,但有两位资历深厚且又善于和稀泥的老长官坐镇,问题应该不大。
图片来自网络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戴笠能够有效执掌“军统”还是倾注了很多心血的。戴笠也不负所望,在他的指挥下,军统开始了快速的发展,全盛时期人员达到了5万余人,加上大量的外围组织,戴笠能够指挥的人马竟达到了20余万。
在抗战时期,军统在刺探情报、反谍、刺杀这三个领域中都有建树。1941年,就在日军侵入东南亚地区,泰国等国家投向日本作为帮凶的时期,戴笠亲自潜入缅甸建立情报网,这个情报网在日后的缅甸战役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军统情报人员破译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虽然没有被美国人采纳,但在事后却引起了美国人的震惊,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提出要亲自接见戴笠表示感谢。
相对于刺探情报和反谍,军统做的最出色的是刺杀工作。1939年2月,军统刺杀了时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3月派遣陈恭澍等人潜入越南河内狙杀汪精卫,虽未获成功,但是有力打击了卖国者的嚣张气焰。
戴笠在担任军统局副局长的同时,还兼任中华民国财政部缉私总署署长和财政部战时货物运输管理局局长,可谓是权倾一时。
尤其是戴笠兼职的这两个职位,涉及到战时经济的命脉,戴笠在打击不法商人的同时,自然也就得罪了大批的想要依靠走私来发国难财的国民党高官们。何况,戴笠本身也不干净,利用掌握的权力也是大发其财,因此告戴笠状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以这么说,摆在蒋介石案头的军统立功的报告和告戴笠的状纸几乎一般高。
但是戴笠和军统在国民党方面的作用确实是无法替代的,他毕竟掌握着国民党特务系统内几乎所有的资源,也确实立下了很多功劳。因此,诸多高官对其是又恨又怕,总欲除之而后快。可是,由于蒋介石的信任,戴笠仍然是逍遥法外,我行我素。
但令人奇怪的是,戴笠虽然权力盛极一时,但其职位始终是军统副局长,军衔始终是少将,这个军衔在军统内部几乎所有区长级别和资深站长级别的人都是一样的。
军统自成立后,首任局长是贺耀祖,随后是林蔚接任。相对于“中统”局长必须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兼任的惯例,“军统”局长则必须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就这样,林蔚成为了第二任军统局长。
但和贺耀祖是蒋介石明令担任军统局局长不同,林蔚却并没有得到老蒋的任命,只是循着惯例做个名义上的局长而已,这是因为林蔚是国民党高官陈诚一系的重要成员,而陈诚又和戴笠关系紧张,处处在找戴笠的麻烦。如果蒋介石明令林蔚担任军统局长,那势必会把这种矛盾公开化,陈诚如果要求林蔚行使局长权力,林蔚做还是不做?做了,势必更加得罪戴笠;不做,又违背了陈诚的意愿。
图片来自网络
好在老蒋对于陈诚和戴笠之间的矛盾心知肚明,这也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可是老蒋也清楚,在抗战时期,戴笠的军统被利用的价值还很高,还未到被清算的时候,所以,就故意没有给林蔚下委任状。就这样,林蔚算是军统一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长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1944年11月,钱大钧接替林蔚出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了军统局局长,成为了军统的第三任局长。
1945年3月,戴笠终于被扶正,正式荣升为军统局长。
戴笠虽然是副局长,但是作为正局长的几人都很清楚,他们仅是被蒋介石推到前台起撑门面作用的,真正掌权的还是戴笠。因此,除非必须参加,这几人根本就不到军统局去办公。
只不过每年的4月1日,这几人是必须要去的,因为这一天是军统的纪念日,所以很多军统人员只是在每年的4月1日才有幸得见局长大人的庐山真面目。而这几位正局长呢,也仅是循例讲一番话,仅此而已。而戴笠呢,也非常会来事,见到几位正局长这么“懂事”,也是投桃报李,每逢年节,势必大礼相送。就这样,军统上下在表面上始终维持着一种和谐。
但对于军统人员而言,如何称呼戴笠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如果称呼戴笠为局座,那戴笠肯定会不答应,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可要称呼戴笠为“戴副局长”,那就是找死。于是,军统人员就称呼戴笠为“老板”,这就是戴笠被称呼为“戴老板”的原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称呼戴笠为局长或副局长都不合适的尴尬,又点明了戴笠是军统局实际当家人的这个事实。
以戴笠的功绩和权势以及蒋介石对其的信任,别说少将了,就是给戴笠一个上将相信别人也不敢说什么。这毕竟不是军统初建时期,戴笠的名位未显,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来堵住悠悠众口。
既如此,即使老蒋不给戴笠一个上将,那么授予戴笠一个中将还是完全可以的。可老蒋偏偏没有这么做,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两个原因
其一、说得出口的理由-编制的原因
军统局的编制放在那里,局长虽然可授中将,但戴笠只是副局长,所以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符合国民政府军人授衔的规则的。
其二、说不出口的原因-蒋介石是在保护戴笠
戴笠虽然为蒋介石立下大功,但是也得罪了太多的人。在国民党高官中,希望戴笠死的大有人在。而且,随着戴笠手中的力量越来越大,也使得蒋介石开始对戴笠怀有戒心。毕竟,一只豢养的恶犬要是失去了控制,自己就会面临被反噬的危险。
但在抗战时期,戴笠仍然有被利用的价值,起码在抗战胜利之前,蒋介石还需要戴笠为自己效忠。如果此时折了戴笠,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但也不能把戴笠推到太高的位置上,这样既会给国民党高官攻击戴笠带来口实,也会使戴笠过于膨胀,存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蒋介石才采取了压制戴笠的策略,使其职位仅停留在副局长,军衔仅停留在少将,但其实质是想要通过明显地压制来保护他。
如果说,在抗战还未显露出胜机之前,戴笠还能接受蒋介石对他的压制或者保护的话,那么,随着抗战胜利大局已定,下一步面临的就是排排位,分果果的时候,戴笠终于坐不住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戴笠是很聪明的,他早就意识到,军统这庞大的特务群体早就成为了蒋介石的心病。在抗战未胜利之前,蒋介石还能容忍这庞大群体的存在,可是抗战胜利后,军统势必会面临着被裁减的命运。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局长,少将军衔,放在国民党那多如牛毛的高官中就像一颗小水珠。自己在之前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势,一是因为蒋介石的信任,二是有庞大的军统群体的支持,可一旦军统被大量裁减,自己的权势自然就不复存在。到那时,自己曾经得罪过的那些高管们哪里还会放过自己,自己哪里还有命在?
蒋介石的信任是靠不住的,关于这一点,戴笠是深有体会的,在自己失去了军统群体的支持后,蒋介石的信任又会到几时?
鉴于此,在抗战胜利后,戴笠决定争取得到海军司令的职务。这样的话,他就可以把军统最庞大的一部分“忠义救国军”改编为海军陆战队,核心部分仍然把持军统的情报系统,自己就可进可退,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是自己掌握了军权,蒋介石就会仍然依靠自己,那些对自己怀恨在心的国民党高官们就不敢动自己。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戴笠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军统的前途四处奔走的时候,1946年3月17日,一场空难却让他丧了命。戴笠死后,作为哀荣,戴笠被追授为陆军中将军衔。
一个月后,军统最为庞大的“忠义救国军”被改编为“交警总队”,其余部分改头换面,成为了国民党新成立的“保密局”的一部分。军统,国民党这一庞大的特务组织终于四分五裂了。#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图片来自网络
戴笠黄埔国民党蒋介石军统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